如果你已經計劃前往慶州,或者此刻正漫步在這座歷史之城,那麼「瞻星臺」這個名字肯定不會陌生。作為慶州的象徵地標,它早已成為旅人必訪的打卡點——然而,每當我和家人在這裡散步時,總會看到許多遊客在拍完一張合照後便匆匆離去。這樣的場景,對我這個長年居住在此的「當地人」而言,總帶著一點點遺憾。
瞻星臺不僅是一座古老的天文觀測臺,它本身就是一部用石頭寫成的天文曆法。如果你願意放慢腳步,依照下面的線索重新觀看它,那麼當你日後回想起這次旅程時,那張照片的背後,將不再只是影像,而是一段與時間對話的記憶。

節氣與王朝:藏在石頭裡的數字密碼
站在瞻星臺正前方,你會看到中間那扇小窗戶,它的上下各有12層,合計24層,這正是農耕社會賴以節令耕作的「二十四節氣」。若再細數整體層數,包含窗戶在內共27層,這個數字並非巧合,而是為了紀念建造此臺的新羅第27代君主,善德女王。她是朝鮮半島歷史上第一位登基的女性君主,而這座天文臺,也象徵著她對天地、秩序與知識的重視。
繼續觀察,你會發現最底座還有一層,頂部則由兩層方形石塊覆蓋,這樣整體建築其實是28 + 2 = 30層:28對應天上的二十八宿,2則象徵月亮圓缺的30天。這是一種古人對「天地運行」的理解,也是一種將宇宙觀寫進建築中的浪漫。
方向與入口:功能之外的精準
再往上看,瞻星臺頂部的井字形石塊,正對著東西南北四方,呈現出驚人的方位精確。這不只是建築技巧的展現,也蘊藏著觀星者對天地之道的敬畏。中段那扇小窗兩側,留有類似梯子架的槽口——那正是昔日天文官們攀登出入的路徑。當你明白這不只是「一扇窗」,而是與天對話的通道,你看它的眼光也將有所不同。
一部歷史劇,一段時間旅行
如果你還未看過2009年MBC出品的歷史劇《善德女王》,我誠摯建議你在來訪慶州前先看看。劇中有一幕詳盡描繪了善德女王為何要建造這座天文臺,那不只是出於科學或儀式的需要,更是一場女性掌權、以智慧回應時代的歷史回聲。當你親臨現場,或許會更能體會,那些年這片土地上曾發生過的事,是如何在石頭之間流傳至今。
最後的任務:數石頭,數回憶
若你帶著家人或朋友一同造訪,我建議你們不妨一起完成一項任務:數一數瞻星臺到底用了多少塊石頭。 這看似簡單,實則不易,但正因如此,它將變成一場互動的過程、一段共同的記憶。有時,旅程中最珍貴的,並不是知識本身,而是那些你們為了理解歷史而低頭數石頭、抬頭仰望天空的瞬間。
你來過瞻星臺嗎?這次,不如讓它也走進你的記憶裡——不只是照片裡的背景,而是心中閃亮的一顆星。
發佈留言